全球已經進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時代,互聯網作為信息化的重要工具正在重新定義各行各業。3D打印設備尚未普及,技術使用也不“傻瓜”,沒有設備、沒有技術的普通人該怎樣實現自己的設計想法呢。
成立于2008年的Shapeways公司搭建了一個基于互聯網的3D打印平臺,擔當起服務供應商和需求用戶之間的“紅娘”,解決了用戶的這個“痛點”。如今,MakeXYZ、3DLt、3DHubs、先臨三維、光韻達、魔猴網等也做著類似的事情,南京壹千零壹號自動化科技公司的“1001號云制造平臺”還入選2016年中國“互聯網+”在工業應用領域十大新銳案例之首?!盎ヂ摼W+3D打印”開拓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云打印”,并將共享經濟的思維引進來,閑置的3D打印機得到了有效使用,客戶也能選擇稱心如意的設備和供應商。
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人們對3D打印機的期望越來越高,早已不滿足于單一功能、單一材質、單一色彩等。
未來,3D打印機可實現3D打印技術與傳統數控機床技術(或不同3D打印技術)的自由切換,實用性將變得更強;3D打印機的“口糧”更加豐富,金屬、塑料、橡膠等多種材料(或不同屬性的材料)的混合使用,將加工出結構更為復雜的產品;打印出的產品也會五彩繽紛。
如日本研發出的一款五軸混合3D打印機(由3D打印機與數控銑床混合而成),能夠在現有工業級5軸控制技術的基礎上連續進行擠出式3D打印和銑削作業;MIT研發的MultiFab 3D打印機能同時處理包括晶狀體、紡織物、光纖等10種材料;加拿大的ORD Solutions公司推出的一款3D打印機,可以使用五種不同顏色的線材打印出多彩作品。
在3D Systems、Stratasys、先臨三維等行業巨頭紛紛跑馬圈地之時,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加利福尼亞大學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LLNL)、卡內基梅隆大學Adam W.Feinberg研究團隊等科研機構憑借其雄厚的研發實力也不斷實現技術突破。
我國3D打印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發端于高校,如今已形成清華大學顏永年團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團隊、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研究團隊和西北工業大學黃衛東團隊等骨干科研力量,論文和申請專利的數量處于世界第二位。2016年10月又成立了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建設方案也通過了專家論證。
聯系人:許經理
聯系電話:13501372320
聯系QQ:139809206
郵箱:bjtxljs@163.com
傳真:010-61529206
地 址: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前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