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后期,3D打印機的橫空出世,開啟了增材制造新時代。
近年來,借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東風,3D打印步入快速發展期。世界各國紛紛將其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加以培育,如2012年美國將“增材制造技術中心”確定為首個制造業創新中心(后更名為“美國制造”),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俄羅斯、南非、印度等國也通過各種措施推進3D打印產業發展。我國的3D打印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基本同步,但產業化仍處于起步階段。
未來,3D打印將朝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性能更優、質量更可靠的方向發展,成為一股強大的科技力量。
近幾年,桌面3D打印機“叫好又叫座”,銷量呈現大幅增長,而工業級3D打印機則略顯慘淡。
根據大數據公司CONTEXT的數據,2015年全球桌面3D打印機銷量增長了33%,工業級3D打印機則下降了9%;2016年上半年全球桌面3D打印機同比增加15%,工業級3D打印機卻減少15%。桌面3D打印機門檻低、設計簡單,是企業進軍3D打印領域的較好入口。
但經過多年的發展,桌面級市場競爭已近“白熱化”,加之利潤小、精度低、實用性不佳,天花板效應明顯。而工業級市場契合了智能制造的理念,可廣泛運用于汽車、航空航天、機械工業、醫療等市場需求大、發展潛力大的領域,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成本的不斷降低,將會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巨大能量。
2015年底,全球3D打印巨頭3D Systems公司宣布停產消費級桌面3D打印機,轉向更賺錢的專業級和工業級市場;2016年初,國內3D打印技術大咖西通電子在珠海宣布全面進軍工業級3D打印領域。
金屬3D打印被稱為“3D打印王冠上的明珠”,是門檻最高、前景最好、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同樣來自CONTEXT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金屬3D打印機銷量增長了35%,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7%,可以說是工業級3D打印領域逆勢上漲的一朵“奇葩”。
在汽車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有些零部件形狀復雜、價格昂貴,傳統鑄造鍛造工藝生產不出來或損耗較大,而金屬3D打印則能快速制造出滿足要求、重量較輕的產品。
2015年11月,奧迪公司使用金屬3D打印技術按照1:2的比例制造出了Auto Union(奧迪前身)在1936年推出的C版賽車的所有金屬部件;2016年9月,GE斥資14億美元收購了瑞典Arcam公司和德國SLM Solutions集團兩大金屬3D打印巨頭,加快布局3D打印航空發動機零部件業務。此外,醫療器械、核電、造船等領域對金屬3D打印的需求也十分旺盛,應用端市場正逐漸打開。
聯系人:許經理
聯系電話:13501372320
聯系QQ:139809206
郵箱:bjtxljs@163.com
傳真:010-61529206
地 址: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前榆村